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0月28日,以“数字化转型、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为主题的数字化转型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贵州)大会暨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发布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
在嘉宾专访环节,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经济学家、企业管理专家季晓南,就制造企业如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人才、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国有企业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挑战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季晓南认为,复合型人才各行各业都很短缺,在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发展上看,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人才短缺,包括普惠型人才的短缺。他提出,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不能仅依靠企业。
他认为,一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如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人才资格认定,给予政策优惠等。二是企业需要加强与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紧密合作。三是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社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在行业发展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推动行业发展,包括人才培养上能发挥积极作用。四是需要社会金融机构的支撑。他认为,需要给予人才更多的奖励以促进发展。
“因此,复合型人才需要政府部门、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共同努力,共同发力。”季晓南说,但要注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还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在政府的指导下,跟有关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共同来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他认为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示范和引领。
示范作用体现在:国有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进程方面发挥着表率作用。根据埃森哲的调查,中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达到了72(满分100),这里面包括制造业企业,地方国企是57,民营企业则是53。他认为,从埃森哲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指数是低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因为民营企业中虽然有诸如华为、比亚迪等数字化指数很高的企业,但由于整体基数大,因此数字化的平均程度相对较低。
引领作用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打造了众多数字化平台。其他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可以登录这个平台,以数字赋能来共同提高发展效率以及协同发展的水平。第二,国有企业建立了众多数据中心。第三,中央企业在积极发挥“链长”作用。“链长”企业串联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中下游以及众多大中小企业。“链长”企业推进数字化,链上的其他企业要跟其配套,也需要相应推进数字化。如此便实现了在推动整个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上起到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季晓南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十分重视。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近些年,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步伐迈得较快,其中就包括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平台吸引力大。如国有企业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数量上几乎占到全国的1/3。三是有较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他提出,数字化一定要有应用场景,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这里的应用场景包括国有企业,特别中央企业,承担了很多国家重点课题、重点项目,甚至大国重器,应用场景很丰富。四是人才培养较为系统化。他认为国有企业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上,渠道与方式更多样化。五是给予突出人才充分奖励。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当前国有企业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民营企业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导致人才流失;分配机制不如民营企业灵活、有吸引力等。